年轻的时候,热情点,做人生的加法,多跟不同的人往来,有利于增长阅历。
到了一定的年纪,薄情点,做人生的减法,退出一定的圈子,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。
不同的年龄段,就该做不同的事儿。
在很多人看来,退出圈子,这是极其不合群的行为,简直就像是异类。
异类,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标签罢了。人生在世,就该自己怎么快乐怎么来。
到了中年,做个薄情人,逐渐退出这几个圈子,总是没错的。
图片
一、退出“让自己感觉不舒服”的圈子。
是否退群的标准:这个圈子,是否让自己感觉到舒服。
感觉到舒服,那就不需要退群;感觉到不舒服,那还是退群吧。
肯定有人会疑惑,如果大部分的圈子,都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呢?
那就退出大部分的圈子。退群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。
你想想,跟那些虚伪、做作的人往来,你真的有所获益吗?没有获益,只会糟心。
既没有获益,也让自己糟心,那为什么不断绝跟他们的关系呢?
让自己舒服,这是最关键,也最重要的。如果自己感觉到不舒服,哪怕跟老板、精英往来,也没有意义。
与其糟心,不如退群,让自己过得稍微快乐一点。
图片
二、退出“格格不入”的圈子。
所谓“层次不同,不必强融。”
这个圈子的层次,跟你的层次,显得格格不入,那你就不必融入其中了。
别人趋向于A道路,你趋向于B道路,你们都不是一路人,那融入其中,也没有多大的意义。
有道是“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”。
如果这人的三观,跟我的三观,并不一致,那我就不会跟他说太多,只会各走各路。
这,看似孤独的选择,实际上是一种通透,以及超脱。
纠缠,或者勉强,总是没有意义的。纠缠,无法带来感情,只会带来厌恶;勉强,无法带来快乐,只会带来痛苦。
若为自由故,一切皆可抛。
图片
三、退出“存在道德绑架嫌疑”的圈子。
年轻的时候,经历得少,不知道“道德绑架”是怎么回事,也就傻乎乎被人利用了。
吃过的亏多了,也就慢慢地明白,这所谓的道德绑架,就是别人用来牟利、控制人的手段。
比如说,亲戚找你借钱,满嘴巴“你要重视亲情”。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。
假如,你碰到类似的情况,你会选择借钱吗?
基本上,都会选择借钱,因为你害怕拒绝了亲戚,就会导致双方关系破裂。
但我要跟你说,害怕拒绝,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。后续别人欠钱不还,你也奈何别人不得。
人情归人情,钱财要分明。
面对道德绑架,没必要在乎,也没必要紧张,管他三七二十一,统统退群,让这些人道德绑架空气去吧。
图片
四、退出“早已不再联系”的圈子。
你从A公司离职了,那你跟A公司的圈子,还会有往来吗?
基本上,都不会有什么往来了。哪怕是里边的同事,也基本都变成陌路人了。
因为赚钱,而聚集在一起的同事、领导、老板,最终也会因为不再赚钱,或者其他什么原因,而各走各路,不再往来。
所谓多年未见的老同学,也是如此。在毕业、各走各路的那一刻,双方就已经沦为陌路人了。
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走我的独木桥。这就是现实。
对于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、老同事,就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了。删除、屏蔽、分离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边,感情总是短暂的。谁过分期待,谁也就输了。
薄情点,断舍离,乃是生存的利器。如此而已。
文/舒山有鹿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